【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 记者 勃潺】6月1日消息,当前,青少年触网已是普遍情形。根据《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75亿,普及率达93.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也披露,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9.89亿,其中学生占比达21%,已超2亿。
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今日正式实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设立了单独一章,规定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合力,培养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针对未成年人上网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保护已经成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重点话题。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社会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共同发挥协同作用,共同保住未成年的网络权益和身心健康。
而对于网络平台来说,如何加强自身管理,防止未成年人在网络中接触有害信息甚至是过度沉迷网络,这些都成为了平台的工作重点。
自2019年起,国内各大视频应用纷纷推出“青少年模式”,用户每日首次启动应用时系统弹窗提示,进入该模式后用户使用时段受限,且只能访问专属内容池。
例如,2019年9月,YY直播平台上线了青少年模式,是首批上线青少年模式的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下无法进行充值、送礼和评论互动等消费相关操作。而且设置了时间锁(默认40分钟)和限制时间(22:00-06:00)等功能,帮助未成年用户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截止2019年10月,国内共有53家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网络防沉迷工作已经基本覆盖国内主要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
经过2年多的发展,“青少年模式”已经成为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的“标配”。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也开始加快完善“青少年模式”,增加对青少年的保护。
日前,抖音便宣布升级未成年保护措施,推出“史上最严青少年模式”,14岁以下实名用户在告知后直接开启青少年模式,进入后无法退出,用户只能看到由平台精选的泛知识类内容,无法观看直播和充值打赏。针对14岁至18岁实名用户,该模式在内容推荐、社交、搜索等方面提供更多安全保护,包括禁止向陌生人显示除头像和昵称外的个人信息等。
同时,微信也于今日宣布再次升级青少年模式:设置了该模式后,青少年只能在微信视频号观看平台精选的适合青少年的内容,目前该功能正逐步覆盖。据微信派公众号的文章描述,开启了微信青少年模式后,无论是“我关注的青少年内容”,还是平台推荐的“青少年内容”,孩子们都可以用自己的眼睛,透过视频号这个窗口,了解他人、了解世界。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季为民季为民在"青少年模式与青少年网络权益保护"研讨会上指出,网络平台应在“青少年模式”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进行更多有效探索。他认为:“网络环境复杂多元,未成年人面临着网络诈骗、隐私泄露、不良信息等潜在风险和影响,”通过未成年人网络运用保护新技术的探索,能够在时长、社交、消费、内容等层面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限制和保护,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友好、多彩的网络生态。
同时,不少短视频、直播、游戏等平台正加快升级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优化“青少年模式”内容池。
据了解,目前国家层面的实名验证系统基本建成,今年6月1日前,所有上线运营的游戏须全部接入。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此前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落实防沉迷要求的网络游戏企业,各地出版管理部门应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直至吊销相关许可。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呼吁,行业内应加强落实防沉迷系统的统一性,并将防沉迷工作“前置”。OPPO、小米等手机开始置入游戏防沉迷系统。游戏引擎公司优美缔与腾讯公司此前宣布,共同推出防沉迷系统开发工具,让游戏开发者在游戏开发阶段就应用防沉迷系统。
在内容方面,网络平台也在不断扩充青少年视频内容。其中,YY直播“护苗小分队--运营分队”不断推进丰富青少年模式内容池,包括民俗文化、非遗展示、科普教育、历史文化、山川风貌、线上博物馆等,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直播、视频,让青少年更加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渊源。此外,YY直播还在积极推进与相关机构合作,实现更多适合青少年观看内容的互通。
在信息搜索方面,阿里安全、阿里公益与抖音安全中心也于今天表示,6月将正式联合升级绿网计划公益项目上线2.0版。据了解,“绿网计划2.0”将新增上线包括人身公共安全(管制器具、危化品等)、个人信息安全等领域在内的非正常搜索公益科普教育,而针对重点关注的未成年人群,绿网计划2.0未成年人保护专题,将扩大覆盖包括对软色情、毒品、赌博、防游戏沉迷、个人信息安全、守护生命健康(自杀/抑郁用品)等的科普引导,未成年人发起非正常搜索,平台将引导其至绿网计划科普宣导页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方禹对媒体表示,合适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只有建立在未成年人喜欢看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一个真正好的“青少年模式”,在解决了“不能”的问题后,也应着力在“能”上面。
但据媒体调查发现,部分网络平台尤其是头部网络平台的相关举措仍存在较大漏洞。比如,有的平台没有“青少年模式”的自动弹窗提示,内容过滤上主要依赖家长监管,导致“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此外,在有的平台上,未成年人用户不仅可通过跳转账号、卸载重装、退出重新登录、密码自动记录等方式轻易钻空子,而且专属内容池只有低幼化内容、未涵盖大龄儿童需求,同时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非实名认证可登录、可自动续时、内容无差别供给等欠缺。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何让互联网成为影响和促进未成年健康成长的平台,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需要互联网公司的决策层来思考的问题。
业内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结合头部企业的实践经验,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建立统一的强制性防沉迷系统或平台,并推动相关企业以统一的力度和方式予以落实执行。同时,企业还应将防护“前置”,从设计之初就降低青少年沉迷的可能性。
原标题:网络平台加强自身管理完善青少年模式升级防沉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