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饭圈”乱象列入治理重点。
近年来,应援打榜、刷量控评、群体对立、互撕谩骂等“饭圈”乱象进入公共视野,引发舆论关注。“饭圈”群体中,不少是年轻的“95后”甚至“00后”,因为年龄和经历等因素,其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一些不良诱导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参与到“打榜”、骂战等恶性行为中,造成不良影响。
与此同时,在“饭圈”乱象的影响下,一些青少年还容易沾染上言语侮辱、人身攻击等恶习,有的甚至构成网络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2019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涉互联网侵害人身权案件中,青少年实施侵害名誉权行为的纠纷较为多发,网络言论失范行为亟待规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饭圈”所争相比拼的部分内容,已经变成各种可量化的“数字榜单”。例如,销量榜能证明偶像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百科,在此逻辑下,“饭圈”群体不仅会被诱导大量购买明星代言产品,还会重复购买同一项目数字产品。销量榜之外,在各类网络平台上,名目繁多的各类榜单不胜枚举。为给偶像争个虚无缥缈的排名,有的“饭圈”群体一天之内奔波于几十张榜单。对此,平台方还为“打榜”设置“捷径”——买道具、刷热度,维持偶像的数据繁荣。每张“榜”都可以变成“饭圈”流量和钱财的“收割机”。除了构建“数字榜单”的各类平台,不乏一些有组织的“粉头”所引导的灰色产业链在推波助澜,现实中就曾出现明星后援会非法挪用资金、“粉头”卷款跑路等情形。
纠偏和治理“饭圈”乱象,需要法治对其祛邪扶正。对此,网络平台要首先破除“流量为王”“利益至上”的价值百科取向,坚持依法运营,完善网络用户信息审核和内容发布机制,在热搜、话题开设、明星词条等功能设置中,应杜绝明码标价、靠钱“维护”的暗箱操作,也不能为了吸引流量,对“饭圈”失范现象置若罔闻,放任一些突破底线的人身攻击、造谣生事等违法犯罪行为在平台上潜滋暗长。
此外,相关部门应当坚持依法治网管网,持续深入打击数据造假、暗刷流量、恶意炒作、不正当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网上不良信息的管理机制,督促网络用户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家庭和学校都应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发挥好自己的作用,通过更高质量的关爱、陪伴和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百科观,引导其理性“追星”。青少年网民也应当坚持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辨别网络信息,理智发表网络言论。
治理“饭圈”乱象,离不开各方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只有把规矩立起来,把红线树起来,把正确价值百科观传扬开来,多管齐下,才能为网络空间带来朗朗清气。
原标题:治理饭圈乱象净化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