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科技中国网要闻正文

哈啰出行韩美同行为什么死掉不是单车赛道不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02 23:58:19  阅读:8246 作者:责任编辑NO。邓安翔0215

作者:陶力

编辑:李清宇、刘雪莹

一年一度的春运,既是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大考,也是在线出行平台的竞技场。随着滴滴顺风车的回归,2020年的春运,哈啰、嘀嗒和滴滴三大平台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12月26日,哈啰顺风车在上海公布了运营一周年成绩单:总完单量8000万单,认证车主达1200余万人。哈啰顺风车业务负责人江涛透露,截至目前,平台总交易额约为18亿元。

不过,这一体量与其他平台相比并不大。嘀嗒出行官方数据表示,目前平台已拥有用户1.3亿,车主1500万,累计顺风车出行里程达230亿公里,且已经实现盈利。而对于在线出行行业来说,顺风车仍然处于发展早期。

此前,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韩美在接受21Tech独家专访时表示,公司仍然聚焦在客户的真实需求上,在此视角上去提供服务。“很多企业好像是为了竞争而生产,我们是发现解决了用户最后一公里、三公里的出行需求时,还有五公里、十公里的需求没有解决。这时才会推出顺风车服务。”

那么,经历了近两年的调整,随着滴滴顺风车重新回到市场,在线出行还有多少红利可挖?以下为21Tech与韩美的对话:

21Tech:哈啰在推出打车、顺风车等业务后,是否感觉自己与滴滴出行越来越像? 韩美:我们是基于客户的真实需求提出的解决方案。有些领域现有的公司服务没有做好,所以才给了其他人机会。我们不是把竞争作为重要的考量维度,只有自己做好了用户服务,才能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实际上在共享单车行业就非常典型,很多企业为什么倒闭?主要是因为它忘记了客户在哪里,忘记了用户的体验,它更多的是为了短期的竞争。总的来说,现在来看,时间对我们越来越有利了。 21Tech:在线出行的盈利点何时能够到来,包括共享单车行业? 韩美:说到盈利问题,我觉得哈啰单车可能是第一家盈利的平台,因为商业模式完全跑通了。大家都觉得行业之前的两个老大不行,就是行业不行了,这个逻辑是不对的。其实商业运营的核心,是你怎么样去通过提升资产效率来降低运维成本。 我觉得投资人对我们也还好,赚到的钱全部都投入到新业务中去。好在中国的“两轮”市场足够大,光两轮车的保有量就是三亿多,但是这个领域一直被外界看作是很Low的事情,也一直不被资本认可。

自从共享单车出来以后,大家觉得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整个观念才开始改变。

21Tech:2019年以来,共享单车集体涨价,是否行业回归到了理性竞争?对于创业者来说,心态有什么变化? 韩美:也不能说是涨价,应该说是恢复到了正常价格。因为用户已经习惯了互联网提供的免费服务,其实共享单车也经历过。为了短期的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在过去都没有进步。

早期我们是先进入二三线城市,没在一线跟大家去恶意竞争。一直是对内制定一些核心的指标,来对运营成本进行控制。总之,过去的价格战是不科学的。它没有考虑到公司背后的运维成本和支出。只有在企业有了利润之后,才能长期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保障。 21Tech:共享单车明年会到一个集中报废期,这个对企业的成本是不是巨大的考验? 韩美:从2016年11月就开始投入第一批车,现在有部分已经报废了。首先要秉承环保的理念,交由第三方公司去处理,对于一些可回收利用的产值较高的,都要进行再利用。

另外,我们要遵循安全至上的原则,不管是否到了服务期,如果车况不好都要进行报废。总的来说,我们的运维成本是在下降的。21Tech:作为同行,会因为ofo的现状去怀疑自己吗?这个项目是不是伪需求? 韩美:其实不管是媒体、投资人还是用户,对于共享出行的理解都不是特别深。其实你要想,共享单车对你有没有用?你在短途出行的时候,公共交通很难覆盖到最后一公里。至少到目前,我还没有发现比共享单车更好的方式。

从用户视角来讲,它是有价值的,收费也是合理,那必然是刚需。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你要经营,你必须要有能够养活自己的能力。

问题的本质是说,这个赛道是好的,关键在于你该不会是赛道里的优质选手。无论是摩拜还是ofo都是因为资金投入的包袱太重,财务模型不够成熟。可以说,它们的运营成本是哈啰的三倍甚至更高,这都是巨大的消耗。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资金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要始终保持饥饿,始终保持创业团队的心态。这个行业发展太快,它不允许你犯错。

21Tech:哈啰出行在拿到阿里和蚂蚁的投资之后,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韩美:阿里巴巴投资也是要看团队的,支付宝的入口接了很多品牌进来,他们与各家都有过合作和接触。最终达成了合作,是因为风格比较接近,也就是大家都是看长期,不是为了短期套现。这个行业里跟风的投资人太多了。 21Tech:哈啰出行下一步的方向是什么?如何在出行这个领域持续成长? 韩美: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看我们能做什么。不是说所有的赚钱生意,你都要去,要评估自己适合什么。我们有非常丰富的线下运维的经验,希望能给到产业链上商业伙伴一些赋能。比如打车这个业务,我们没那么明确的KPI要做成什么样,重点是解决需求,差异化竞争。对标的竞争对手,也不一定是滴滴。

现在来看,这个市场非常大,随着技术变革,未来肯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我们重点是两轮出行。 21Tech:“两轮”出行与网约车、顺风车运营的不同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关联吗?

韩美:这两种方式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网约车出行,它的供给不是自己,需要整合社会化的一些资源,包括司机、车辆等等。这里面出租车、顺风车的供给可能会稳定一些。

顺风车的供给量很大,等于说每一个私家车主都有可能提供服务。但是,底层保障和安全需要做好,它也需要时间,我们要有耐心,不需要那么着急。

在打车业务上,我们接入的是第三方服务。总体来说,我们是看好方向,但很多方面还需要沉淀,不会那么急功近利。而且这个事情我觉得急也急不得。 21Tech:如何评价现在的共享单车格局,似乎到最后只有哈啰和美团?但是在长期资金市场上,Uber和Lyft市值已经腰斩,泡沫挤掉了吗? 韩美:美团是希望把共享单车作为服务中的一个环节,提供给它的用户。我们的目的是建立自己的出行生态,这都需要时间。中国的大部分创业公司从一开始,都是从单个业务切入。美团最早也是做团购,慢慢再围绕用户去构建生态能力。

至于现在是不是还有一些泡沫在,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担心。Uber和滴滴都是双边市场,这个烧钱是非常厉害的。BD、补贴都加速了资金的消耗,尤其是早期对用户教育投入的资金太被动了。它们需要时间来沉淀,并获得回报。一旦外部环境不好,加上自己内部经营和管理的问题,就会出现困境。

但是我们的钱投入到了固定资产上,并没有因为烧钱丢掉资产。这个本质上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内部一定要有成本意识。比如小蓝单车,在车和资金量都不够的情况下,你还要到一线城市去拼,你要投多少钱?很多同行死掉,归根结底,是因为对用户的核心体验没有深入分析。21Tech:2019年一整年,“下沉”成为最热门的关键词,为什么哈啰单车在三年前就瞄准了这个市场?

韩美:大家都觉得这是个风口,我们真不是为了追这个。根本原因是用户群这么大,竞争又激烈,公司拥有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去差异化竞争就要处理问题。我们是不管这个用户在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只要有需求,把这个服务做好了,你就是有价值。

现在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一个造血的能力和盈利模式。你创造的价值点,用户会不会买单?共享单车这个生意,说到底是很苦很累的活,但是如果基数足够大,就能有盈利。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