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科技中国网要闻正文

令人心动的offer一份失去了热心的作业应该持续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09 22:51:17  阅读:9986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生涯研习社”(ID:xjysyyxs),作者沧溟,36氪经授权发布。

近日一档学霸云集的职场律政类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让人越看越上头,8位实习生之间的神仙打架更是让人大呼过瘾,可真正接触真实案件之后,大家却在职场中频频翻车。

一直为大家看好的西南政法大学才女邓冰莹,屡屡与第一名失之交臂,甚至通宵熬夜做了充足的工作准备也没有正真获得自己所期待的认同。

她在与室友倾诉时崩溃哭泣:明明每天拼尽全力努力,但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好,真的太难了,上班都这么累吗?

“上班都这么累吗?”,一边拼命到精疲力尽,一边又因为看不到希望而迷茫,甚至会质疑自己努力是对的吗?究竟为了什么而努力?

一直得不到问题的答案,便会陷入消极的思维怪圈中,失去对工作的热情。

面对一份失去了热情的工作,应该继续坚持吗?

《智联招聘2019职场人年中盘点报告》显示:

看好下半年职场发展的人仅有29.8%,认为发展受阻、不抱期望的人最多,占到了42.8%。剩下约三分之一的佛系员工们表示已看淡,发展如何都随缘。

明明一整天忙的脚不沾地,却感觉自己除了疲惫感一无所得;渐渐感觉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当初的目标,想要逃离和工作有关的一切;面对每日的工作无法拿出热情,只想摸鱼等下班等等消极状态如影随形,好像陷入失去工作目标和职业前景的迷雾之中,导致情绪衰竭。

而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表现中的一个核心特征,也是非常显著的标志。主要体现为工作热情消失,情绪烦躁,很容易发脾气,也很容易迁怒于他人,出现悲观、沮丧、抑郁、无助、无望、消沉等不良情绪。

01 我们为何会出现职场倦怠期?

把“薪资”当做工作原动力

大多数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条件便是薪资,认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养家糊口或是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然而“技能和收入都没有增长”慢慢的变成了生活预期不乐观的第二大因素。

职场加薪之路谈何容易,据智联招聘2019职场人年中盘点报告数据显示,有61.8%的职场人表示上半年薪水原地踏步,17.4%的人薪水不提反降,仅有20.8%的职场人升职加薪,如此看来,半数以上的白领都面临“加薪难”这一困境。

TED演讲《什么样的工作才会有成就感?》中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表示,让人有成就感的工作,除了物质奖励之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价值,而这恰恰也时常被我们忽视。

信念是推动一个人不断奋发向前的持续动力,所以单纯依靠“薪资”作为工作的原动力,当遇到薪资水平难以提高甚至被迫降薪的境遇时,便会出现工作信念缺失,陷入为什么努力并没有正真获得实际回报和不知道为何而努力的茫然之中,踌躇不前。

感受不到工作中的回报感

同事小魏一直是公司里的“工作狂魔”,可是近段时间他的加班频率明显减少,甚至一反常态出现工作中摸鱼的现象。

小魏表示感觉自己居然越努力越迷茫,以前自己每天都紧绷着神经工作,一刻也不敢松懈,可坚持了很长时间却发现成果甚微,既没有大幅度提高薪资水平也没有获得升职的机会,这让他渐渐失去了拼劲和动力,感到十分迷茫。

面对工作,我们都很难做到无条件付出而不计较任何回报,因为工作的本质就是付出和得到的反复循环,只有一直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才会有持续努力的动力。

然而,约翰逊曾说:伟大的工作,并不是用力量而是用耐心去完成的。

工作是实力与机遇并存的战场,能力必不可少,但机遇却是需要耐心等待。

若是一直着眼于当下,忽视“回报”不只是为了眼前一亩三分地,更是为了积累实力等待机遇,陷入“为什么工作中我的付出和回报总是不成正比”的思维怪圈之中,只会让心态愈发消极,沉浸在失去回报感的挫败中。

02 如何度过职业倦怠期

了解自身内需,坚定工作信念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你们工作有激情吗?工作为了什么?”

其中一个回答获得无数人赞同:“90%的人对工作意义的理解很肤浅,要么从来就没思考过工作是为了什么,要么认为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养家,被逼无奈而已。

他们总是哀叹工资不高,生活悲惨,有的怨恨父母没让自己成为富二代,有的痛骂老板吃人不吐骨头,还有的愤世嫉俗走上不归路。因此社会上永远都有90%的人浑浑噩噩般度过终生,碌碌无为。”

当你面临职场倦怠期的困境时,首先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在面对一份工作的时候,首先要对自己的内需进行了解,你的工作追求是什么,信念是什么,是创造社会价值还是行业成就,是得到得心应手的岗位还是希望不断地挑战自己。

只有看清自己的内心和需求,才能帮助我们理智的做出判断;只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拥有清晰的努力目标和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为什么我们从工作中感到成就和满足?因为能忠于自己的选择,尊重自己的选择,才能一直热爱自己的选择,并从中得到积极的反馈。

想要获得工作热情,首先需要找到为事业而前进的信念,而不是为赚钱而勉强的理由。

调整工作节奏,用小目标增加成就感

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太过遥远的目标,总会给人以距离感和未知的恐惧感,让人东飘西荡,缺乏行动力。

当你感觉工作让人喘不过气,耐心和体力耗尽也完不成职场目标时,不妨尝试调整一下工作的节奏。

将长远的目标划分为年、季度、月、星期、天甚至早中晚,细化你的职业规划,并坚持每天写下你的小计划。清晰且容易完成的目标,会让人更有动力,而将待完成的事情用笔记录下来,会更让人有使命感,这样不但可以让你有一份清晰的时间规划,更能让你审视自己一天的行动,看到每一天点点滴滴的收获。

积极的心态,让人保持高昂的情绪和热情,在面对困难时首先看到的机遇而不是坎坷,然而研究表明消极的心态会消耗掉人90%的精力,并且会限制潜能的发挥。

经常完成一个小目标,更有利于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我们也能从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成就感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厚积薄发,为每一次的机遇和挑战打下夯实的基础。

会学解压身心,及时补充能量

初入职场的时候我们总是热情满满,渴望拼出一番成就。但跟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总要面对慢慢的变多的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和职场风云变化,难免会让人觉得疲惫和困惑,而这种能量被耗尽的感觉比身体的劳累更让人觉得无力。

奇葩说辩手詹青云一句话,点醒无数人:只有工作可爱了,生活才会可爱。

若是一份工作始终充满疲惫,我们又如何爱的起来?

久贺谷亮在《高效休息法》一书中提出,大脑疲劳和身体疲劳不同,单纯的身体休息并不能完全缓解大脑疲劳,疲惫感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

我们大家可以尝试通过认知行动疗法——“猴子思绪消除法”来让大脑放松下来:面对想不通的问题,不如跳脱出当下好坏,思考我们会有这种想法的原因,重新考虑自己的深层需求。

当脑子还在胡思乱想不肯休息的时候,让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面对自己的想法,如同站在月台上看着一辆辆贴上不同标签的装满“思绪”的列车,看着它们开走,对自己大喊“我受够了!”,把它们全部清空到脑外。

工作不是永恒输出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补给能量,才不会被消耗殆尽,只有保证好的休息才能支撑高效率的工作,战胜疲惫感。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