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科技中国网要闻正文

蓝鲸游戏是什么?俄罗斯蓝鲸游戏规则50个指令为何让人自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4-13 04:44:42  阅读:609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孙协志
蓝鲸游戏是什么?俄罗斯蓝鲸游戏规则50个指令为何让人自杀?蓝鲸,是一款俄罗斯死亡游戏,游戏的参与者在10-14岁之间,完全顺从游戏组织者的摆布与威胁,凡是参与的没有人能够活下来,已经有130名俄罗斯青少年自杀了,而且这个游戏还在向世界扩张。

这款游戏借由网络,从俄罗斯传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英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在内的多国都发布警告。有网友举报称这种邪教游戏已经流入中国,网友称已有人组织游戏群。

继“蓝鲸”在多国被取缔后,日本青少年又开始流行起一个叫做“身体刺绣”的游戏,即使用缝衣针在自己的皮肤上穿针引线,刺出不同的图案,然后发照片到社交软件Twitter和Instagram上,而这一游戏也已经流传到中国的一些贴吧、社群中。

蓝鲸,是一款俄罗斯死亡游戏,曾因煽动多名青少年自杀而引起。这款游戏的发源地是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网站VK,当一位想参与的年轻人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特定的标签。

或者参与特定的群组后,会有活动的组织者来和你联系,要求参与者完成列表上的所有项目,这些项目简单的有一天不和任何人说话,稍微进阶一些的有自残,最后就是挑选合适的时候自杀。

现在作为这个游戏开始的地方,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网站VK已经屏蔽了某些话题和小组,但即使是这样,现在也已经有130名俄罗斯青少年自杀了,而且这个游戏还在向世界扩张。

这款游戏藉由网络,从俄罗斯传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英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在内的多国都发布警告。

更加令人揪心的是,一些自杀事件还被拍成视频,发布到Vkontakte上。死者遗体的照片、沾满血迹和脑浆的衣物,甚至死前的聊天记录都在Vkontakte的一些特殊群里有着极高的地下交易需求。自由欧洲电台的记者还发现,如果想成为“蓝鲸”游戏的管理者,只需缴纳60欧元即可。这也说明,一例例青少年自杀事件的背后,是不法分子对金钱的贪婪。

蓝鲸二字受到俄罗斯当地的一个摇滚组织启发。在一个社交网站上流传,邀请年轻人参与某个特定的组织。组织的管理者要求每一个参与者完成列表中的所有项目,而最后一个项目便是伺机自杀。蓝鲸游戏会摧毁你对生活的希望与向往,产生无尽的绝望。据统计,蓝鲸游戏的参与者在10-14岁之间,完全顺从游戏组织者的摆布与威胁,凡是参与的没有人能够活下来。

“蓝鲸”游戏可以顺利的杀掉这么多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采取了渐进式的目标,直接和这些青少年说“你去死吧”他们当然不会遵守,但在一系列活动之后,活下去的欲望就会被消磨到几乎没有了。

从30到49你每天都要在04:20起床,看恐怖视频,听他们发的音乐,每天都要在手上划伤口,并且和鲸鱼讲话,50是最后的死亡。他们使用的这个方法其实没有很高明,这是一种类似“得寸进尺”的技巧,让这些青少年一步步接受之后更过分的要求。

“蓝鲸”游戏的参与者多为10-17岁的青少年。他们会被配置给一名“导师”,进群后,每天都要跟着这名“导师”做任务,包括凌晨4:20起床看恐怖片,静脉切割,半夜爬到屋顶,用剃刀在手上雕鲸鱼等。

当病态的游戏进行到第50天,幕后“导师”就会命令玩家自杀。

普通人唯恐不能向天再借五百年,而这些青少年却前赴后继、迫不及待地走向不归路。原因到底为何?

事实上,类似“蓝鲸”这样的自杀游戏我们一点都不陌生。比如,一直流行于全球各地中小学的“窒息游戏”,游戏的要求是自行(或有人辅助)对自己进行导致窒息的行为,例如自溺,勒颈等,如果通过挑战而且人还活着就算赢;再比如,俄罗斯轮盘赌,在左轮手枪的六个弹槽中放入一颗或多颗子弹,任意旋转转轮之后,参与者轮流把手枪对着自己的头部扣动扳机,活到最后者胜……

这些自杀游戏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以“游戏”、“挑战”或“赌博”之名,通过对“游戏”的趣味性、刺激性以及对死亡的未知性、神秘性的包装和渲染,来诱骗拥有旺盛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青少年。

青少年处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急剧。他们追求新奇、时尚,对新鲜事物敏感而好奇,极易受外界的诱惑和他人的影响。

同时,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辨别是非和控制冲动的能力也尚未真正形成。而好事之徒往往利用青少年的这些独特的心理行为特征为所欲为,这也是自杀游戏能够在青少年人群中蔓延并且防不胜防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经过比较,我们会发现“蓝鲸”游戏与一般的死亡游戏还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普通的死亡游戏参与者往往事先都没有自杀的念头,而“蓝鲸”游戏的参与者则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一心求死的并且希望通过自杀网站“组团上路”的人。

“为什么要一心求死?”这时候估计会有一大波不明所以的大人跳出来指责与质问:“你们从小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环境优渥,受到良好的教育,你们到底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你们到底在矫情什么?”

对,就是这种不理解与不认同,更加加深了青少年的无力感与孤独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人要活下来,能够活得衣食足就觉得很不容易了,而现在的青少年看起来生活优渥,并没有从物质层面上体会过生命的不易。但与此同时,虽然物质生命的紧张考验场景少了,心灵的焦虑和压力却比他们的父辈、祖父母辈强得多。

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拥有成人早已遗忘的对自由、独立的渴求,但现实的情况常常是父母并不能真正尊重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甚至,有些父母还存在着对家庭成员的暴力情形;即便没有暴力举动,诸如孩子在学校、朋友中受到欺凌,父母也没能及时正面干预。对于孩子来说,家庭亲情已经不是一道抵御风险的安全阀,而是施加重压的冰冷机器。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