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科技中国网要闻正文

为什么无线充电手机很少?为什么无线充电可以不用电源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4-11 10:35:06  阅读:136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关智斌

虽然众筹商品中,有许多无线充电手机出没,但为什么无线充电手机很少?这次小编就和大家谈谈无线充电这个话题。

无线充电手机没有普及也是有着诸多原因的,使用形式不便算是第一个原因,早在三年前,诺基亚推出的Lumia 920就内置了Qi无线充电技术,并随机配备了无线充电板,一些第三方厂商也推出了可以用于无线充电的配件,虽然形式上看起来很高端,但这类设备多需要安装专用外壳,使用起来并不是十分方便。而充电形式上,无线充电需要底座,加上成本过高,就目前的价格来说,相信没有谁会购买很多充电底座,对于公司家里两边跑的人或者说有多个手机停留点的人,恐怕很难享受一个无线充电带来的惬意感觉,除非底座能够变得像数据线一样便携且兼容性高,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充电还有一定的距离限制,当然这个可能随着相应技术的发展有所改变。

其次就是充电效率问题,目前来说,无论是采用何种标准的无线充电技术,在充电效率上相对于充电线都是有很大折扣的,如今随着智能机屏幕的增大,手机续航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在更成熟的电池技术普及前,各大厂商都在通过提升充电器充电效率的方法弥补手机续航不足的问题,再这样一个背景下,如果将一个无线充电器和一条可以快充的有线充电器放在你的面前,你会如何选择呢?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线充电联盟的各种标准大战了。比如Qi、A4WP等,都在尝试构建自己的无线充电生态,他们几乎都在争取主流手机厂商的大范围支持,不过在标准统一之前,显然没有哪家厂商愿意大力度的支持,早期的Palm尝试了,诺基亚尝试了,不过大家也都知道结果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无线充电产品

最早实现无线充电的产品是电动牙刷,很多朋友应该都会接触到。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无线充电技术就广泛应用在各种品牌的电动牙刷中,原理也非常简单:在牙刷底部及充电座上配备一组感应线圈,它们靠近时就可实现充电操作。

当然,这种技术的缺陷是需要设备与充电底座非常靠近,所以人们也开始研发改进型技术,通过计算共振频率实现了约一米左右的无线传输距离,增强了实用性,不过那也只是在技术层面,商用成本太高昂。

为什么无线充电可以不用电源线

其实这个从原理上来说很简单,无线充电就是电流转换为磁场,磁场通过空气传输后又转换成电流输送给充电设备的过程。19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法拉第就发现了磁场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总体来说,无线充电在传输方式上大概有三种:电磁感应式,无线电波式,磁场共振式。三种原理各有所长,目前电磁感应式的商业化走得比较远一点,无线电波式可以解决远距离传输如电动车充电的问题,但功率和能耗是个问题。

从消费者市场来看,我们通常看到的无线充电产品一般只涉及电磁感应式和磁场共振式。抛开复杂的技术词汇,想要理解磁感应和磁共振的区别,可以这样归类:

磁感应的技术更成熟、成本更低、充电效率高、普及的也更快。但可能只是一种过渡的解决方案,因为其要求电源发射设备和接受设备近距离的接触,常常是一个充电点只能充一个设备,不支持多设备同时充。

而磁共振则代表着未来的真正趋势,只有它才能让无线充电真正得到广泛使用。因为它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无线充电,一个充电点就能给多个设备同时充电。不过正如小编前面所提到的,之所以无法普及是因为如今这个技术还不够成熟,充电效率过低,成熟方案还依旧处于科研实验阶段。

无线充电何时能普及?

既然各种实验阶段各种实用性不强,那么问题来了,无线充电究竟何时能够普及呢?何时普及还真的不是我们单纯的猜测就能够推测出的,不过正如我们前面谈到的,想要普及,至少无线充电的标准需要达成统一,且在实用性方面得到保证,同时也需要有一个一线大厂去着力推荐,引领风潮,实现这几点,普及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无线充电最终成为手机标配已经成为定局了。一方面它可以解放线缆对终端的最后一道束缚,让移动生活更加自由,另一方面,只要在标准上达成一致,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各种充电器的标准之争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