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科技中国网要闻正文

科学家推测世界末日将来临 1颗近地小行威胁地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2-26 15:11:42  阅读:418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孟庭苇
科学家推测世界末日将来临,1颗近地小行威胁地球。最近科学家发现了3颗近地小行星,并且通过科学数据预测,其中将有1颗近地小行星将对地球产生潜在威胁,地球或者迎来世界末日。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了中国科学家刚发现的3个不同类型的近地小行星2017 BK3、2017 BL3和2017 BM3。

  小行星2017 BL3是2017年1月21日发现的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其轨道半长径为1.62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到太阳平均距离的1.62倍,偏心率为0.69,轨道周期为2.06年,属于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

  2017 BL3是继2016年11月2日,发现首个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2016 VC1后的又一新发现。同一天发现的还有另一颗阿莫尔型近地小行星2017 BK3。

  2017年1月22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科研人员又观测到一颗移动速度比2017 BL3更快的近地天体2017 BM3,其每天移动速度达2.46度,约为主带小行星的10倍。

  结合其他国际台站的观测数据计算,这颗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半长径为0.98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到太阳平均距离的0.98倍,偏心率为0.18,轨道周期为0.97年,是一个阿坦型近地小行星。

  阿坦型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半长径比地球轨道小,大部分时间与太阳的角距小,尤其难于从地球上观测发现。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告诉记者,近地小行星的不断发现,有助于人类更好地理解地球可能遭受的碰撞威胁,以及未来如何减缓和防范近地天体的碰撞。

  自2013年2月车里雅宾斯克近地小行星撞击事件后,国际社会加强了对近地小行星的发现、监测和预警合作,并于2013年12月经联合国大会批准成立了国际小行星预警网。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在完成了一定的升级改造后,目前已成为一个可远程控制的、视场达到9平方度的巡天观测望远镜,同时实现了海量观测数据的近实时处理,提高了望远镜对近地天体的巡天发现能力和其他瞬现天体如超新星等的探测能力。

  此次在两天内同时发现三种类型的近地小行星实属难得。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